亲爱的老师们、同学们:
近期广州天气炎热、降雨频繁,蚊虫进入快速繁殖期,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通过伊蚊(俗称 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,关键是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。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滋生,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,为守护大家的生命健康,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,我们特此发出以下倡议:
一、重视健康监测,早发现早应对
健康监测是预防 “两热” 的第一道防线,只有及时察觉身体异常,才能避免病情延误和病毒传播。
1.关注身体异常信号:日常留意自身健康状况,若出现持续高热(体温超过 38.5℃)、剧烈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酸痛、关节疼痛、皮肤出现皮疹(多分布在躯干和四肢) 等症状,尤其是近期去过 “两热” 流行地区或被蚊虫频繁叮咬后,需立即警惕,不可当作普通感冒拖延。
2.返校前的特殊监测与应对:暑假、十一黄金周结束返校前,出现上述疑似 “两热” 的症状,务必第一时间暂停返校计划,避免带病进入校园造成病毒传播。同时,立即向辅导员及部门疫情报告人详细报备自身症状、近期活动轨迹(包括是否前往流行地区、有无蚊虫密集接触史),并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检查和治疗。待症状完全消失、经医生评估确认无传染风险后,再向学校申请返校,返校时需提供相关医疗证明材料。
3.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备:出现上述症状后,第一时间前往学校校医院或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就诊时务必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、蚊虫叮咬史,便于医生快速准确诊断。同时,及时向辅导员报备身体情况,若确诊需严格遵医嘱隔离治疗,避免带病上课、参加集体活动,防止病毒在校园内扩散。
4.做好健康记录与观察:若身边家人、同学出现疑似症状,应提醒其及时就医,并在后续几天关注其健康状况;若自己曾接触过确诊病例,需做好 14 天自我健康观察,每天测量体温,记录身体变化,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就医。
二、强化个人防护,阻断蚊虫叮咬
“两热”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做好个人防护、减少蚊虫接触,是预防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。
1.做好 “防蚊装备”,减少暴露:在宿舍、教室、图书馆等室内场所,尽量穿长袖衬衫、长裤,避免皮肤大面积暴露;若需在傍晚、清晨等蚊虫活跃时段外出(如散步、运动、实习),可提前在裸露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含避蚊胺(DEET)、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,返回后及时清洗;睡觉时挂好蚊帐,检查蚊帐是否有破损,避免蚊虫钻入。
2.清理积水环境,消除滋生地:蚊虫幼虫主要在积水处滋生,校园内的积水容器是 “隐形隐患”,建议大家主动清理身边的积水:定期检查居所阳台、窗台,及时倒掉花盆托盘、矿泉水瓶、饭盒、垃圾桶内的积水;清理居所门口、楼道角落的废旧物品(如旧轮胎、纸箱、塑料袋),避免雨水积存;在教室、实验室等场所,及时清理饮水机托盘、空调冷凝水托盘的积水,保持环境干燥。
3.配合校园防蚊,共建安全环境:学校定期开展校园蚊虫消杀工作(如喷洒杀虫剂、清理公共区域积水),请大家积极配合,在消杀时段尽量减少在室外停留,避免接触消杀药剂;若发现学校内有长期积水、蚊虫密集等情况,及时向学校后勤部门或辅导员反馈,共同营造无蚊校园环境。
老师们,同学们,健康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,预防 “两热” 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重视和行动,让我们从做好健康监测、加强个人防护开始,主动参与校园防蚊灭蚊工作,用科学的态度和细致的行动,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,共同度过一个安全、健康的校园时光!
校医院
2025年8月29日